•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概况
    • 现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历任领导
  • 学院师资
    • 名师风采
    • 师资队伍
    • 个人信息
    • 师德师风
  • 学科建设
    • 学科简介
    • 优秀人才
    • 学科平台
  • 本科培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车辆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工业工程
    • 智能制造工程
    • 海洋机器人
    • 海牛实验班
    • 工程教育认证
  • 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招生简介
    • 公告及活动安排
    • 研究生培养方案
    • 导师介绍
    • 研究生管理制度
  • 科学研究
    • 科研项目
    • 研究成果
    • 科研条件
    • 学术交流
  • 实验基地
    •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一览表
    • 设备管理制度
    • 设备清单
    • 管理人员
  • 学生工作
    • 就业创业
    • 学生资助
    • 心理健康
  • 校园文化
    • 学生科技
    • 学生活动
  • 校友之窗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党建工作
    • 院委员会
    • 教工党支部
    • 学院分党校
    • 党建动态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专题学习
学校主页
学校主页 新闻网 综合服务平台 服务指南 信息公开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历任领导
  • 学院师资
    名师风采
    师资队伍
    个人信息
    师德师风
  • 学科建设
    学科简介
    优秀人才
    学科平台
  • 本科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车辆工程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海洋机器人
    海牛实验班
    工程教育认证
  •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简介
    公告及活动安排
    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师介绍
    研究生管理制度
  •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科研条件
    学术交流
  • 实验基地
    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一览表
    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清单
    管理人员
  • 学生工作
    就业创业
    学生资助
    心理健康
  • 校园文化
    学生科技
    学生活动
  • 校友之窗
    校友活动
    校友风采
  • 党建工作
    院委员会
    教工党支部
    学院分党校
    党建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专题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我院采取“校区+园区”模式,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发布时间:2017-11-27访问量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积极汇聚资源,通过“校区+园区”的创新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适应企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即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实施“3+1”培养模式,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实践和进行毕业设计。


对于非卓越班学生培养,学院积极探索“校区+园区”的“2+1+1”教学实践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前两年完成基础教学;第三年积极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最后一年,通过开展企业知识讲座等活动,有计划增加“园区”实践环节。


目前,机电工程学院签订的企业实习基地共12个。自2012年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收首届本科学生以来,截止到2017年,已经有189名优秀学子进入到签订的全国各大企业实践,近三年来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44项,部分学子受到合作企业的好评和青睐,选择留在合作企业就职。


“工厂指导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述工厂的日常运作、汽车零件的作用和加工工艺,以及流水线的生产知识。”今年暑假,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黄柳晨与同学们一起在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厂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实践,他对汽车产品的生产原理十分感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以后就业方向。


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后,学院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入手,探索如何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重点规范学生实训过程管理。


学院通过近两年的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办法。即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培训时,要以基地某一具体的应用对象为依据,在明确该对象的功能后,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任务去完成相关的内容。


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深圳观澜科技园实践的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王昭,实习结束前要完成设计治具的任务。“部门里的前辈们会给我们一款产品图,我们要对图片进行检查、拆分,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再标注尺寸,整理成文档发给加工部门进行加工。”他表示这样的任务极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激发了创新热情,深得他和同学们的喜爱。


此外,学生的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即每个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设计过程由企业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两个导师分工明确,毕业设计过程则由学院组织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全方位把好各环节质量关。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由50多名专兼职结合、思想素养和理论水平高、实践和教学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组成的优秀师资队伍。


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联合培养的实训、理论培训等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学院从企业聘请了30多名相关专业的兼职教师,如江南工业集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海云、深圳万至达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李鹏伟等行业知名人才,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教学团队。


近年来,两者结合企业的技术难题申报了多项校企合作课题及国防工业省部课题,成功为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10多项,为企业创收超过1000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结合,打造复合型高级工程师,是迎合我校和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迫切需要。”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毛征宇表示,学院将进一步探索社会服务新途径,力争将学生打造成社会和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还在不断推进中。为了适应新时代下人才竞争趋势,2017年,学院新增深圳市联赢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麦格模具股份有限公司2个合作企业;并与吉利集团达成共识,在校内设立“吉利讲堂”,企业委派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为学院相关专业学生讲课,传授专业前沿技术;同时通过双向选择,有目的的选定一批学生进入“吉利讲堂”及工作室实践,共同探索制造型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院党政办:0731-58290847   院教务办:0731-58290544

院研究生办:0731-58290124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立功楼[411201]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微信公众号